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要闻速递】把握主动 开创未来|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在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

交大人 2023-05-16

2023年3月25日,在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,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作了题为《把握主动 开创未来》的讲话,深情寄语毕业生。


上海交通大学校长、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奎岭

2023 年 3 月 25 日


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!今天我们相约在东海之滨、齐聚于思源湖畔,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。首先,我代表学校向你们顺利毕业表示热烈的祝贺,向一路陪伴你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!

每一届毕业生都有各自难忘的成长经历,你们的求学记忆尤为特殊。三年多来,疫情成为大家学习、科研和生活中的一大变量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团结带领下,全体师生医务员工、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同心战疫、共克时艰,那些心手相连的感人瞬间、甘苦与共的点滴片段,将成为你们一生珍藏的回忆。风雨同舟路、春风又绿时,回首这段历程,我们看到了强大的团结力量、真挚的师生情谊、无私的医者仁心、深厚的人间大爱,相信大家也在磨砺和感动中丰富了人生阅历,体悟到了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在交大求学的这几年,大家亲历了国家腾飞与世界巨变,目睹了神州大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,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光荣时刻。世界局势跌宕起伏,让我们愈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;深切缅怀敬爱的江泽民学长,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接续奋斗、勇攀高峰。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,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。与此同时,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必然会遇到各种可预料和不可预料的风险挑战、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。身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的你们,要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中,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。在你们即将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之际,对于如何把握主动、开创未来,杨振斌书记和我一道,对大家有几点寄语:

第一,要把握求知的主动,让终身学习成为良好习惯。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,海量的新知识以愈来愈快的速度产生、传播并得以应用。今天你们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业,但这并不代表学习和求知的结束。毕业后能否继续勤于学习、善于学习,能否学以致用、学用相长,更加深远影响着个人的成就高低。

钱学森学长是值得全体交大人学习的楷模,不仅仅是他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做出的卓越贡献,也源于他不断学习新知、乐于钻研来报效祖国。他在交大求学期间,就广泛涉猎学科知识,毕业后仍勤学不怠。钱学森图书馆展出了钱老从橱窗一直摆到天花板的三万多本书籍,以及在推敲问题与反复实践过程中留下的四千多页手稿,都是他勤奋学习、不断求索的见证。我们的老校长范绪箕先生是我国航空教育重要奠基人、空气动力学研究先驱者,71岁卸任校长后,仍然坚持每天学习工作6小时以上,在90多岁后还完成了24篇学术论文,以及两部学术著作,用一生诠释了“学不可以已”的宝贵品质。

同学们,立身百行,以学为基,唯有主动学习求知,才能具备开创美好未来的能力和本领。随着时代变革和世纪变迁,我们学习的内容、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,但是不懈求知的热情、终身学习的精神永不过时!希望大家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,都要始终牢记“学无止境”、始终践行“知行合一”,永葆发自内心的求知欲,不满足于碎片化、脉冲式学习,在实践中锤炼本领、创造新知,在系统性、连续性学习中自我提升,让学习成为我们交大人的风尚。

第二,要把握为业的主动,让创新突破成为不竭动力。研究生就读期间,你们接受了系统完整的科研训练,从中领悟了创新的重要价值和丰富内涵。面向未来,步履不停、创新不止。大家既要有钻研探索的毅力,执着坚守、持之以恒,挖掘创新的深度;又要有交叉融合的意识,打破边界、突破藩篱,拓宽创新的广度,以创造者、开拓者的姿态去探索更广阔的成长空间。

世界著名化学家巴里·夏普莱斯,也是我的好朋友,他于2001年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。事实上他在1998年就放弃了深耕多年、将要获奖的手性催化领域,开启了“点击化学”研究的新征程。有意思的是,在他2001年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一年,发表了“点击化学”的开山之作,奠定了第二次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坚实基础。正是这种主动求变的创新思维,让夏普莱斯在2022年再获诺贝尔化学奖。我校“跨界科学家”樊春海院士,始终秉持“科学不应该有学科边界”的观点,长期致力于化学、生物、物理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创新。他与团队开创性地提出“框架核酸”技术,为医学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材料与新工具;在此基础上,他又将目光投向了DNA存储技术,推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,寻求未来大数据存储的解决方案,在不断打破学科的界限中持续探寻科学奥秘。

同学们,不日新者必日退,唯有主动创新突破,才能拥有开创美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。在科技创新密集活跃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、世界局势动荡变革的当下,希望你们,无论是从事基础研究、技术开发,还是投身经济发展、社会治理和文化进步等领域,都能坚持兴趣驱动和问题导向,在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、融合创新中有所建树。创新的道路充满挑战,你们首先要有走出“舒适区”的勇气,永葆探究求索的好奇心,多想一想、问一问,敢于打破观念壁垒和思维局限;也要有走进“无人区”的魄力,提升前瞻性思考的能力,多闯一闯、试一试,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,勇于挑战和突破已有的极限,让创新成为我们交大人的标签。

第三,要把握人生的主动,让爱国报国成为坚定选择。精彩的人生从来不是被安排出的,而是在一次次的主动选择中展开的。一个人可以有很多选择,但最重要的选择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。那些被祖国和人民铭记的人,也正是在国家、民族和人民需要之时挺身而出,肩负起时代责任与历史担当的人;也正是把爱国报国作为毕生追求,在强国兴邦、济世安民中书写出人生华章的人。

127年来,一代代交大人踊跃投身时代洪流,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,展现了交大人的爱国传统和人民情怀。“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”钱学森学长,牢记“我的事业在中国,我的归宿在中国”,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推动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;“人民科学家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吴文俊学长在拓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,又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崭新领域,实现了“为中国数学在世界上争口气”的梦想;“稀土之父”徐光宪学长,为打破西方稀土技术垄断,毅然改变研究方向,用行动践行“祖国需要,再难也要上”的诺言;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学长,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“上海方案”,实现“解除病人的痛苦,我很开心”的从医初心;“核潜艇之父”黄旭华学长,隐姓埋名扎根荒岛三十载,践行了“此生属于祖国,此生属于核潜艇”的铮铮誓言;“中国高速歼击机之父”顾诵芬学长,以“我们必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”的决心,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完成歼8战机研制,有力地捍卫了国家领空主权。钱学森和五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学长,倾尽所学、丹心报国,激励交大学子砥砺奋进、赤诚奉献……进入新世纪,一大批交大人传承家国情怀,把握历史机遇,推动社会发展,投身全球事业,与祖国共进、与时代同行,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,做出非凡贡献。

同学们,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使命,唯有主动报国奉献,才能最终实现开创美好未来的人生追求。当下的中国是发展最具潜力之地,也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最好舞台。你们生逢其时、重任在肩,希望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,心怀“少年负壮气,奋烈自有时”的高远抱负,弘扬“饮水思源、爱国荣校”的校训精神,始终牢记“选择交大,就选择了责任”,自觉践行“走出交大,就要勇担使命”,脚踏实地、勤勉耕耘,将奋斗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,让报国成为我们交大人的传承。

今天,你们即将从交大出发奔赴星辰大海,希望你们在学习求知、事业发展和人生选择上把握主动、奋发向上,成为国之栋梁;也同样希望你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积极主动、乐观向上,实现人生价值。要学会尊重欣赏他人,多思考能给予什么而不仅仅是得到什么,通过与人为善收获友谊、学会协作;要不怕磨砺锻炼,以豁达从容面对坎坷,以自信坚韧战胜挫折,在平淡寂寞时蛰伏积淀,在欢呼喝彩中谦虚谨慎;要永葆身心健康,让体育运动和规律作息成为生活习惯,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。

同学们,又是一年百卉含英、春满交大;又是一年依依惜别,拨穗启航。你们将从交大学子成为年轻的交大校友,无论身在何处,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。交大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,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。

祝愿大家鹏程万里、前程似锦!

谢谢!


来源|上海交通大学官微
排版编辑|刘怡昕
责任编辑|陈方玺 谢婧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